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从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困难的科目,有难度,无乐趣,可谓难之又难。一提到数学二字脑壳里面立刻闪现三大问号: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怎么办?很多学生从内心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畏难抵触情绪,从而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何谈自觉性。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学习,那么就成功了一半。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科性质难、烦的大前提下,老师或许应该将书本上的内容适当的增添一些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了乐趣,学生就是主动地研究学习数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又会获得更深层次的幸福感,以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作为内驱力,学生再也不用老师在后边拿着“鞭子”赶“鸭子”上架了,他们会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自觉性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高一的数学是基础,高一基础不牢,真的会地动山摇。学生从初中刚升上高中,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认识层面都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如果高一阶段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会非常累,且没有效果。因此,高一是高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奠基阶段,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变化较大,初中阶段注重计算及计算方法,高中则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过程,而在逻辑思维行程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如果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与方法,只是停留在运用现成的公式,套路,以解题为目地的学习的话,那么他们就体会不到万变不离其宗的含义,只是机械的模仿并不能达到培养能力和素养的目的。然而很多时候,如果不用心去发掘数学中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或者发现知识中潜藏的趣味性,就很容易让知识行程的过程很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爱听知识是怎么来的,从而走进我只需要知道怎么用就可以了的误区。因此我认为,寓教于乐,赫拉斯诚不欺我!
高一数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数列。这个知识点就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曾经有一个老师讲解等比数列的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共同出演的一场小话剧:一个皇帝与宰相下棋,经过一番激烈的“刀光剑影”“生死角逐”宰相险胜了皇上,皇上很高兴,要奖励这位不卑不亢敢赢王的宰相,于是对宰相说可以完成他一个愿望。宰相也不客气,说道:如今我们国家在您的治理下越来越繁荣昌盛,我的愿望很小,只要陛下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颗谷子,第二个格子放2颗,第三个格子放4颗,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上谷子的颗数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直到放满64个格子就可以了。皇上很开心,我国家这么强大,这个愿望很好满足,于是请来户部尚书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得魂飞魄散,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麦的总和!凉凉。正当皇上一筹莫展之际,兵部尚书给皇上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于是国王对宰相说:谷子可以给你,但是必须你自己亲自一粒一粒的验收。哈哈,你数十辈子都数不完,哈哈哈。话剧在欢笑声与雷动的掌声中落幕,短短课堂3分钟,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潮迭起的小互动,学生们都很开心,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整堂课上都保持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自觉性,而且还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理解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征,一举多得,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有趣。
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费尽心思地设计一个话剧才算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毕竟我们是正规的数学课堂,而不是表演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拘一格的,一成不变意味着毫无创新,没有创新,终将流于形式。
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整个国家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更新教育教学形式,使自己的课堂朝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有机会获得解题能力以外的更多能力和机会,比如在讲三角函数时,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地向学生显示函数的图象与变换方式,在讲在讲立体几何时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三维立体的世界等等。除此之外,抛开这些形式不谈,我们要回到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逻辑思维,核心素养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课堂中注重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
学生是一群有生命有活力的人,不是块无意识的海绵,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将知识硬灌给学生,我们是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站在引导的位置,课堂的主角应该逐渐地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萌生一种我是在帮老师学习的心态,要让他们清醒地认知到是自己需要学习,想要学习。
最近看了一个职场电视节目,深受触动,学生以后出了社会,去到职场上,什么能力对他才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从内而外散发的强大的自信心,广阔的知识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想,数学课堂能给予学生什么,难道只是教会学生做高考题?把学生教成高分低能的人?我想不是,我们应该从课堂开始,教给学生思考的能力,将思考贯穿一生。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形式,作为老师,我们的目地都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应对考试,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从而受益终身。